备案流程看似复杂,实则是标准化的 “资质核验流水线”。掌握以下分阶段操作步骤,新手可将备案周期压缩至 15 天内(不含地区管局特殊情况)。以下流程以阿里云为例,其他平台操作逻辑基本一致。
- 个人备案:身份证原件(有效期剩余 6 个月以上)、本人实名手机号(与身份证归属地一致更佳)、已实名认证且有效期≥3 个月的域名(后缀需在工信部批复列表内)。
- 企业备案:除个人材料外,还需营业执照原件(清晰扫描,年检有效)、法人身份证(若网站负责人非法人,需额外提供授权书)、企业对公手机号(部分地区要求)。
加速技巧:提前在域名商平台下载《域名证书》,阿里云用户可通过 “域名控制台 - 证书下载” 一键获取,避免后期补材料延误。
备案必须使用国内节点服务器,且需满足:
- 阿里云 ECS / 轻量应用服务器需包月 3 个月及以上。
- 购买后在 “备案中心” 生成《备案服务号》(1 台服务器可生成 5 个)。
- 提前联系客服开通 “备案加急通道”(部分服务商对新用户免费提供)。
避坑提示:不要用国外 / 香港服务器同时进行备案,管局系统会检测到 “双线接入” 导致驳回。
登录服务商备案系统,提前填写核心信息:
- 主体信息(个人 / 企业名称、证件号需与原件完全一致)。
- 网站信息(名称避免 “官网”“中国” 等敏感词,个人建议用 “XX 的博客”)。
- 联系方式(确保座机 / 手机 24 小时畅通,后期管局会抽查)。
在备案系统按指引上传材料:
- 身份证照片需四角齐全,文字无反光(用手机后置摄像头 + 自然光拍摄)。
- 企业营业执照需清晰显示年检章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。
- 所有材料格式为 JPG,大小控制在 1-5MB 之间。
效率技巧:阿里云 APP 支持 “智能证件拍摄” 功能,自动检测材料合规性,比 PC 端审核通过率高 30%。
初审重点核查材料清晰度、信息一致性(如域名持有者与备案主体是否一致)、网站名称合规性。若收到驳回通知:
- 标红项优先修改(如 “手持照未露耳朵”)。
- 不确定的问题直接咨询服务商在线客服(提供工单编号可加速响应)。
- 修改后点击 “重新提交”,无需重复上传所有材料。
主流服务商支持线上核验:
- 个人用户:通过 APP 扫描人脸,拍摄手持身份证照片(需露肩、免冠、背景干净)。
- 企业用户:除人脸核验外,部分地区需拍摄办公场所照片。
合规要点:拍照时身份证文字需正对镜头,避免倾斜导致文字识别失败,穿深色衣服可提高通过率。
提交管局后:
- 每天登录备案系统查看进度(“管局审核中” 状态表示正常推进)。
- 保持手机畅通,70% 的地区会进行电话核验(核实网站用途、主体信息等)。
- 若超过 20 天未出结果,可通过服务商提交 “进度查询申请”。
地区差异: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审核较快(3-7 天),偏远地区可能需要 15-20 天,建议避开月末 / 年末高峰期提交。
收到备案通过短信后:
- 立即在服务商后台下载备案证书(含备案号和备案密码)。
- 在网站底部添加备案号并链接至工信部备案平台(格式:豫 ICP 备 XXXX 号 - 1)。
- 完成 “网站信息同步”(部分平台需手动触发,否则影响后续解析)。
备案通过后 24 小时内可进行:
- 域名解析:添加 A 记录指向服务器 IP,TTL 设为 10 分钟加速生效。
- 服务器安全组:开放 80(HTTP)、443(HTTPS)端口(此前备案期需关闭)。
- 网站内容上线:确保内容与备案时填写的 “网站用途” 一致。
最终检查:用 “工信部 ICP 备案查询” 工具输入域名,显示备案信息即表示全部完成。
整个备案流程的核心是 “材料一次过审 + 信息零错误”。新手只要严格按服务商指引操作,避开 “提前解析域名”“材料模糊” 等高频错误,最快 10 天即可完成从准备到上线的全流程。备案成功后,建议将备案号、密码截图保存在安全位置,便于后期信息变更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