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业务合规化进程中,“备案” 是企业绕不开的关键环节。但面对 ICP 备案、APP 备案、官网备案等概念,多数企业常陷入 “该办哪个”“是否需要同时办” 的困惑。事实上,三者并非并列关系,而是 “基础备案 + 专项备案” 的层级结构 ——ICP 备案是所有境内互联网服务的 “入场门槛”,APP 备案是移动应用的专项要求,官网备案则是 ICP 备案在企业官方网站场景下的具体应用。本文将从定义边界、办理差异、场景适配三个维度,拆解备案选择逻辑,并结合实操案例与政策要求,帮企业避开备案误区,实现合规落地。
很多企业误以为 ICP 备案、APP 备案、官网备案是 “三选一” 的选项,实则三者存在包含与补充关系。
境内(港澳台除外)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,无论是否经营均需办理 ICP 备案。分为非经营性(企业官网、个人博客等,免费,7 - 20 个工作日办结)和经营性(涉及有偿服务,需先备案再申请 ICP 许可证)两类。使用海外或中国香港服务器无需备案,但面向境内用户有体验与合规风险,境外企业需在境内设分公司才可申请。
境内应用商店上架或官网、公众号分发的 APP 均需备案。与 ICP 备案互补,有官网的 APP,官网办 ICP 备案,APP 单独办 APP 备案;无官网的 APP 也需备案,且域名需境内注册、实名一致、在有效期内。
不存在独立 “官网备案”,企业官网备案本质是非经营性 ICP 备案,备案后需在官网底部公示备案号及链接。一级域名备案后,子域名可直接使用,但不得超范围经营。
ICP 备案是基础,官网备案是场景应用,APP 备案是移动应用专项补充。企业搭建官网办非经营性 ICP 备案;开发 APP 办 APP 备案,有官网则同时办官网 ICP 备案;涉及经营业务,需先备案再申请 ICP 许可证。
通过服务器接入商提交,域名需境内注册并实名,注册人信息与备案主体一致,需购买境内有 IDC 资质服务商的服务器。企业备案需营业执照等材料,个人备案需身份证等。接入商初审 1 - 2 个工作日,管局终审 7 - 15 个工作日,总周期 8 - 20 个工作日。
通过接入商提交,APP 需已开发完成,通过应用商店分发要先认证开发者。材料除主体证件外,还需 APP 名称、域名、功能说明等,涉及特殊领域需前置审批资质。接入商初审 2 - 3 个工作日,管局终审 10 - 20 个工作日,总周期 12 - 25 个工作日,有前置审批更长。
办理非经营性 ICP 备案,选可备案域名后缀,材料按要求准备,子域名无需单独备案,但内容需符合备案服务。
官网办非经营性 ICP 备案,APP 办 APP 备案,主体信息一致,APP 备案域名与官网域名主体相同,上架应用商店需备案截图。
需 ICP 备案(官网) + APP 备案 + ICP 许可证,按顺序办理,涉及交易可能还需 EDI 许可证。
用海外服务器无需备案但需关注数据合规;用境内服务器需设分公司备案;也可选择中国香港服务器。
避免 “官网备案和 ICP 备案分开办”“APP 备案后官网不备案”“先上线再补办”“备案后不维护” 等误区,备案信息变化需 30 日内更新。
通过判断服务地域、形态、性质、主体类型四步,确定备案类型;并附上企业主体备案材料自查清单。
企业应将备案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,中小微企业可委托代办,确保互联网服务合法安全,避免经营风险。